二更 | 唆了一吨小龙虾,我知道南京的夏天要过去了

  • 5年前
入了秋,小龙虾的江湖地位就会逐渐被螃蟹替代。

小龙虾的味道却永远在骚动,每每想起,嘴角还是会流出哈喇子。

在南京,唯一能和鸭子抗衡的美食就是小龙虾。没有一只鸭子能游得过长江,也没有一只小龙虾能活着离开南京。
京人的夏天,一定少不了一盆小龙虾。

从三牌楼的小龙虾重灾区到秦虹路的烧烤摊,无论店内还是店外,都坐着大口唆虾撸串的人们。

走哎,huai龙虾去!

一盆龙虾,一扎冰啤,一群老友,敞开了吃,畅快地聊,就是最肆无忌惮的快乐。
南京和小龙虾相爱相杀好多年。

上世纪30年代,产自美国的“克氏原螯虾”,先后在北美洲、欧洲、非洲游荡一圈之后,一来到南京就爱上了这片土地,成功登上了南京人的餐桌。
小龙虾真正登上中国人的餐桌,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。

据《舌尖上的中国》总导演陈晓卿回忆,

在我读大学的时候(1982年),家里会用盐水煮的方式料理小龙虾。

小龙虾最开始亲近的就是各家各户的餐桌,那个年代还没有多少人会去饭馆吃龙虾,龙虾也自然没有那么多奇怪的做法。

现如今,想要在年消费量超过万吨的南京小龙虾界杀出一片天地,没有独家口味是肯定不行的。

不用去争抢C位,杨四龙虾一直以来都是南京龙虾界的一张名片。
江苏省餐饮协会发布的《2018餐饮业龙虾消费报告》中指出,

南京是龙虾消费的发源地之一,南京人把小龙虾从草根吃成贵族。从民间排挡吃到各大品牌餐饮、星级酒店必点菜品。

2000年,南京街头还没有专门的小龙虾馆,杨四龙虾的老板赵鲁平本着对小龙虾的热爱,放弃了原先不错的工作,在科巷开了一家店。

从此拉开了杨四龙虾排长队的序幕。
可是科巷的店铺,终究容不下南京人对小龙虾的热情。

第二年,赵鲁平就把店开到了三元巷,老顾客循着味道就跟过来了,门口依旧要排长队,最多的一天卖过7000斤小龙虾。
曾经有个南京小杆子,在杨四吃完龙虾后回到家中,老婆没有像往常一样审问他“到哪块去了?”而是问他“是不是又去吃龙虾了?”

从此,“把香味带回家”的故事就在南京的街头巷尾流传开来。
杨四龙虾一直被南京人记挂的背后,则是总经理岳雨寒二十年来的辛苦付出。

分拣、剪须、刷洗、清水冲洗、上架,这些复杂而琐碎的工作步骤,就是岳雨寒每天的日常。

拣虾子的工作枯燥、乏味、工作量巨大,然而岳雨寒却乐在其中,一干就是二十年。

说起如何挑选小龙虾,岳雨寒总是头头是道。

干净很重要, 要用手感受虾子的肚皮,从而知道肉是否紧实,一摸就会回弹的就是好虾。公虾个子比较大,母虾口感较好。当把所有虾子都挑出来的时候,就会有一种成就感。不仅从源头上保证小龙虾的口感,岳雨寒还强调在为顾客服务的时候,一定要给客人带去舒适和温馨的感觉,让客人如沐春风。

尽管杨四龙虾的价格已经不可能再回到2000年时的80元六斤,却一点都不影响它停留在很多南京人的青春记忆里。
订阅我们 :https://goo.gl/wHQT2E
Facebook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oreBridge/?...
Twitter : https://twitter.com/TvErgeng

推荐视频